美丽中国行 hi,最近想去哪

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省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 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 夏 新 疆 台湾省 香 港 澳 门
站内搜索:

脚踏五尺道,追梦三千年


来源:美丽中国行网客户端

文/乔小乔  图/赵树岭


在云南盐津县,

出川入滇的漫漫长路上,

群山峰峦之间,

大自然以鬼斧神工之力,

劈出了一道锁滇扼蜀的天堑,

为四川进入云南开辟出一条通道,

滔滔的关河水,

顺势而下,

河两岸,壁立千仞,峰峦对望。

远远望去,石门当关,

锁住了滇川要道,易守难攻,

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,

故称为“石门关”。




它是古时由蜀入滇的第一道险关。也是古丝绸之路入滇的第一站。石门上的关楼,始建于隋代,在上世纪50年代被焚毁,现在的关隘是在原址上复建。



石门关,也称豆沙关。

关于豆沙关名字的来历,和明朝一个守关的将士有关。他是彝族人,叫窦勺,因长期镇守石门关,人们习惯于称为窦勺关,经过漫长时间的洗礼,窦勺成了豆沙,豆沙关的名字就这样走进了历史。



“不到石门非好汉,英雄要过石门关”是一句豪迈的宣言。从中可见石门关之奇之险。

据说,在明清时,豆沙关一地征的关税,占云南总关税的40%还多。可见那时候这条古道有多么的繁忙,热闹。



豆沙关下的沧桑古道,叫五尺道。据说是秦统一六国后,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儿子采用积薪烧石的方法开辟,从僰道县(宜宾市)经石门关到千倾池(昭通市),这也是由中原入滇的第一条通道,当时人们称其为“僰道”。道宽五尺,所以又称五尺道。



三千年的时光太久,五尺道早就满目疮痍。现在的五尺道残存长约350米,由宽窄高低不一的青石板构成,水滴石穿,马踏路残,石面上留有清晰的马蹄痕印数百个。多少个马铃叮当,从这里一路向西,把夕阳丝丝缕缕拉长。



“脚踏五尺道,追梦三千年”,是豆沙关的真实写照。

蹄印深深的秦五尺道、隋代古城堡、千古之谜僰人悬棺等历史古迹,给这个关隘增添了诸多神秘色彩。



雄关依旧高耸,石板路已是沧海桑田,累累蹄印,彰显的是一截历史的厚重和苍茫。

据考证,这里是迄今为止秦五尺道上保留最长、最完好、马蹄印最多的驿道遗迹。



过去,石门关是一个隔绝中原与古滇的屏障。许多将士从这里过关出征,传说蔡锷将军、朱德元帅就从这里穿关而过,剿匪平叛。

石门关崖壁上,至今还保存着唐朝袁滋的一块摩崖石刻,无言的屹立了千年!



石门关对面山崖上,是“僰人悬棺”。一行排列着大约九具厚实的棺木!

僰人悬棺因为神秘曾被称为世界之奇。

悬棺葬是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葬制。“僰人”又称“濮人”,是先秦时期中原华夏诸族对西南诸族的统称。



这些僰人到底是怎么样把这些厚重的棺木放在那么高的悬崖上?今人有许多猜测,却又都无解,至今还是个谜。在传说里,僰人身材高大,体格矫健,个个能在山崖上健步如飞。但要把那些棺木放到崖壁上,也有一定的难度。



只是,千百年来躺在那里的僰人,他们活着时,在这片土地上劳苦一生,只能用仰望的眼睛看向这千仞绝壁;死后,却能在那高高的山崖上俯瞰着子孙后辈继续着他们的生活,也算是一种归宿吧。

这个见证了历史,承载了岁月的古道,至今还是周边几个村子通向豆沙关镇的一条步行道。虽然有了国道,有了高速,村民们还是习惯沿着这条千年古道走去豆沙关镇。



背着背篓,佝偻着背的老人,踏着深深的马蹄印,蹒跚着走过古道。像在用脚步丈量那段历史的厚重和悠长。

古道上斑驳的青石板,深浅不一的马蹄印,似乎都在向人们述说着它风雨飘摇的千年故事。



三千年的风云变幻,一切都不是原来了。如今,站在石门关关楼上,脚下是先秦古道,远处澎湃的是关河水道,河岸上并行着内昆铁路、滇川公路,高处伸展的是水麻高速路,五道并行,蔚为壮观,一并从豆沙古镇延伸至遥遥的远方。

所以,这里被称为中国“交通活化石”,“中国交通博物馆”,是天下少有的奇观。



两千多年历史的豆沙关古镇,是沧桑古道上的一个传奇!

走进古镇,整齐的老屋,古色古香,古风,古韵。不时有背着背篓的老人,挑担卖菜的小贩穿街入巷。

夜晚的古镇,灯火辉煌,熙攘的人群川流不息,各类小吃琳琅满目。



在古镇的旅游带动下,古道热闹起来了,关隘也热闹起来了。村民们开玩笑说:寂寞了这些年,豆沙关又回到了马帮踏月而来的岁月。



许多人走进这里,是想去聆听一个悠远的故事,邂逅一段苍茫的岁月,寻找一份记忆里的乡愁。

古镇上依然繁茂着酒家客栈等许多营生。



偶然走进了轩梦源客栈,主人蔡春泉老师是当地著名的书法家,五尺道风景区大门上挂着的“五尺道”牌匾,三个苍劲有力的字就出自他手。他在豆沙关土生土长,生活了六十多年,熟悉这里所有的通衢街巷,数十年的变迁都刻在他的脑海里,数千年的历史他都耳熟能详。他说,豆沙关有历史,有文化,有看头。我们的五尺道,比茶马古道早一千多年呢!



刚做旅游那些年,豆沙关火爆到每天都熙熙攘攘,客栈一房难求。镇里几乎所有人家都做起了经营。他家的客栈也是那时候打造起来的。



这几年受疫情影响,旅游萧条,许多客栈停业。他虽然还在惨淡经营,也不过是守着自己的老屋,过着熟悉的日子,每天写字做诗,心里踏实!赚钱不赚钱,已经不重要了!

他精心准备了一桌当地特色饭菜款待我们!介绍菜名时,还不忘和当地文化结合一起,比如一盘猪舌,他说他们不叫猪舌,叫赚头,也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吧。



老马店民宿是豆沙关古镇现在尚在经营的不多几家客栈的一家,主人罗总很年轻,也很有想法,所以才能在众多的客栈里脱颖而出。他烧上一壶茶,娓娓讲述着他与豆沙关古镇的情缘。

三千年的历史沉淀,让这里处处弥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。



脚踏五尺道,一目望千年的豆沙关,青山巍巍,关河滔滔,“古人、古道、古镇、古风、古韵、古纳四面八方,美山、美水、美景、美女、美食、美收天上人间”是对它最好的诠释。



地址:云南盐津县

门票:35元/人

交通:国道、高速、铁路,均可到达

客栈推荐:轩梦源,老马店


脚踏五尺道,追梦三千年

发布时间:2022-11-06 11:48:55


来源:美丽中国行网客户端

文/乔小乔  图/赵树岭


在云南盐津县,

出川入滇的漫漫长路上,

群山峰峦之间,

大自然以鬼斧神工之力,

劈出了一道锁滇扼蜀的天堑,

为四川进入云南开辟出一条通道,

滔滔的关河水,

顺势而下,

河两岸,壁立千仞,峰峦对望。

远远望去,石门当关,

锁住了滇川要道,易守难攻,

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,

故称为“石门关”。




它是古时由蜀入滇的第一道险关。也是古丝绸之路入滇的第一站。石门上的关楼,始建于隋代,在上世纪50年代被焚毁,现在的关隘是在原址上复建。



石门关,也称豆沙关。

关于豆沙关名字的来历,和明朝一个守关的将士有关。他是彝族人,叫窦勺,因长期镇守石门关,人们习惯于称为窦勺关,经过漫长时间的洗礼,窦勺成了豆沙,豆沙关的名字就这样走进了历史。



“不到石门非好汉,英雄要过石门关”是一句豪迈的宣言。从中可见石门关之奇之险。

据说,在明清时,豆沙关一地征的关税,占云南总关税的40%还多。可见那时候这条古道有多么的繁忙,热闹。



豆沙关下的沧桑古道,叫五尺道。据说是秦统一六国后,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儿子采用积薪烧石的方法开辟,从僰道县(宜宾市)经石门关到千倾池(昭通市),这也是由中原入滇的第一条通道,当时人们称其为“僰道”。道宽五尺,所以又称五尺道。



三千年的时光太久,五尺道早就满目疮痍。现在的五尺道残存长约350米,由宽窄高低不一的青石板构成,水滴石穿,马踏路残,石面上留有清晰的马蹄痕印数百个。多少个马铃叮当,从这里一路向西,把夕阳丝丝缕缕拉长。



“脚踏五尺道,追梦三千年”,是豆沙关的真实写照。

蹄印深深的秦五尺道、隋代古城堡、千古之谜僰人悬棺等历史古迹,给这个关隘增添了诸多神秘色彩。



雄关依旧高耸,石板路已是沧海桑田,累累蹄印,彰显的是一截历史的厚重和苍茫。

据考证,这里是迄今为止秦五尺道上保留最长、最完好、马蹄印最多的驿道遗迹。



过去,石门关是一个隔绝中原与古滇的屏障。许多将士从这里过关出征,传说蔡锷将军、朱德元帅就从这里穿关而过,剿匪平叛。

石门关崖壁上,至今还保存着唐朝袁滋的一块摩崖石刻,无言的屹立了千年!



石门关对面山崖上,是“僰人悬棺”。一行排列着大约九具厚实的棺木!

僰人悬棺因为神秘曾被称为世界之奇。

悬棺葬是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葬制。“僰人”又称“濮人”,是先秦时期中原华夏诸族对西南诸族的统称。



这些僰人到底是怎么样把这些厚重的棺木放在那么高的悬崖上?今人有许多猜测,却又都无解,至今还是个谜。在传说里,僰人身材高大,体格矫健,个个能在山崖上健步如飞。但要把那些棺木放到崖壁上,也有一定的难度。



只是,千百年来躺在那里的僰人,他们活着时,在这片土地上劳苦一生,只能用仰望的眼睛看向这千仞绝壁;死后,却能在那高高的山崖上俯瞰着子孙后辈继续着他们的生活,也算是一种归宿吧。

这个见证了历史,承载了岁月的古道,至今还是周边几个村子通向豆沙关镇的一条步行道。虽然有了国道,有了高速,村民们还是习惯沿着这条千年古道走去豆沙关镇。



背着背篓,佝偻着背的老人,踏着深深的马蹄印,蹒跚着走过古道。像在用脚步丈量那段历史的厚重和悠长。

古道上斑驳的青石板,深浅不一的马蹄印,似乎都在向人们述说着它风雨飘摇的千年故事。



三千年的风云变幻,一切都不是原来了。如今,站在石门关关楼上,脚下是先秦古道,远处澎湃的是关河水道,河岸上并行着内昆铁路、滇川公路,高处伸展的是水麻高速路,五道并行,蔚为壮观,一并从豆沙古镇延伸至遥遥的远方。

所以,这里被称为中国“交通活化石”,“中国交通博物馆”,是天下少有的奇观。



两千多年历史的豆沙关古镇,是沧桑古道上的一个传奇!

走进古镇,整齐的老屋,古色古香,古风,古韵。不时有背着背篓的老人,挑担卖菜的小贩穿街入巷。

夜晚的古镇,灯火辉煌,熙攘的人群川流不息,各类小吃琳琅满目。



在古镇的旅游带动下,古道热闹起来了,关隘也热闹起来了。村民们开玩笑说:寂寞了这些年,豆沙关又回到了马帮踏月而来的岁月。



许多人走进这里,是想去聆听一个悠远的故事,邂逅一段苍茫的岁月,寻找一份记忆里的乡愁。

古镇上依然繁茂着酒家客栈等许多营生。



偶然走进了轩梦源客栈,主人蔡春泉老师是当地著名的书法家,五尺道风景区大门上挂着的“五尺道”牌匾,三个苍劲有力的字就出自他手。他在豆沙关土生土长,生活了六十多年,熟悉这里所有的通衢街巷,数十年的变迁都刻在他的脑海里,数千年的历史他都耳熟能详。他说,豆沙关有历史,有文化,有看头。我们的五尺道,比茶马古道早一千多年呢!



刚做旅游那些年,豆沙关火爆到每天都熙熙攘攘,客栈一房难求。镇里几乎所有人家都做起了经营。他家的客栈也是那时候打造起来的。



这几年受疫情影响,旅游萧条,许多客栈停业。他虽然还在惨淡经营,也不过是守着自己的老屋,过着熟悉的日子,每天写字做诗,心里踏实!赚钱不赚钱,已经不重要了!

他精心准备了一桌当地特色饭菜款待我们!介绍菜名时,还不忘和当地文化结合一起,比如一盘猪舌,他说他们不叫猪舌,叫赚头,也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吧。



老马店民宿是豆沙关古镇现在尚在经营的不多几家客栈的一家,主人罗总很年轻,也很有想法,所以才能在众多的客栈里脱颖而出。他烧上一壶茶,娓娓讲述着他与豆沙关古镇的情缘。

三千年的历史沉淀,让这里处处弥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。



脚踏五尺道,一目望千年的豆沙关,青山巍巍,关河滔滔,“古人、古道、古镇、古风、古韵、古纳四面八方,美山、美水、美景、美女、美食、美收天上人间”是对它最好的诠释。



地址:云南盐津县

门票:35元/人

交通:国道、高速、铁路,均可到达

客栈推荐:轩梦源,老马店


评 论
手机:  
电话:  
联系人:
Q Q:   
地址:  

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建
记者从安徽省发改委获悉,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项目历经两年多的建设,目前各项建设...
滁州首部旅游形象宣传片亮
近日,滁州市首部旅游宣传片《滁非绝色》正式对外亮相。据悉,该宣传片以四个具有代表...
《芈月传》热播助长淮南景
近日,正在热播的大型电视连续剧《芈月传》着实让“淮南十景”之一的春申君战国文化园...